2017年兵团“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先进集体——政法学院

发布者:mztj2020发布时间:2017-12-06浏览次数:527

用心谱写亲情   用情凝进团结   


政法学院把“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师生的重要载体,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抓手,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努力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一、  总体情况

政法学院学生共有216名,(其中维吾尔族学生96人,哈萨克族学生40人),分布在四个年级,目前已全部结对。学院每年招收法学专业少数民族考生36人左右,旨在为地区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法律人才。

二、  主要举措

(一)高度重视,层层落实责任

学院党委成立民族团结活动领导小组,多次通过中心组学习会、重点工作推进会、经验交流会、开展督导检查等形式持续发力,确保活动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推动活动不断走向深入。院领导定期到自己联系的支部参与并督促指导活动开展。各支部结合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精心谋划,将活动与系办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结亲干部教师将结亲学生放在心上,深入日常学习生活,利用考试前后、节假日、放假前后等重要节点与结亲学生一起聊天,一起吃饭,谈生活,谈学习,谈人生,持续交流交往交融交心。

(二)用心用情,促进交流交融

用细心感动人、用耐心温暖人、用真心打动人,促进各族师生之间交流交往交融。

一是“三进”活动注重细心。从学院领导,到辅导员班主任中层干部、到任课教师,层层落实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活动。引导督促老师抽出时间与学生在一起,知道学生在哪,干啥,状态如何。全院教师每学期都要入住学生宿舍,每次入住走访不少于15间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谈话;结亲教师每学期至少到结亲学生所在班级听两次课,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全体教师定期入住走访宿舍,帮助解决学生学业生活困难。例如,旅游系老师带着笔芯、牛奶、水果、酸奶等贴心物品走访学生宿舍;孙业成教授发挥专业优势,与结亲学生共同制订学习任务,经常在办公室给学生辅导学习,定期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二是“两联”工作注重耐心。学院建立“相亲相爱石大政法”政法学院结对认亲交流QQ群,邀请本院、相关学院和部门的结对教师参加,协调工作并交流经验。各支部建立结对子微信群或QQ群。结亲师生通过互留电话、添加微信好友、互致问候短信、通过发照片、发小视频,朋友圈聊天点赞等方式丰富走访形式,共建“家庭朋友圈”。结亲教师尤其是学生工作队伍积极开展家访和电访,每星期或每月与学生家长进行互访交流,掌握学生家庭状况,了解学生表现,将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反馈家长,力争做到学生教育不脱钩、行为动向不脱节。例如,李见恩老师与结对学生一块吃饭时,经常从政治学和法学的专业角度探讨民族发展问题、宗教信仰问题、反对三股势力问题,鼓励学生考研,多次与该生父亲通电话交流。

三是“交友”活动注重真心。结亲干部教师力所能及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学习上的难题、思想上的困惑。有的教师和家人一起邀请学生用餐聊天,有的老师给予学生资助;有的老师给学生辅导功课,关注学生冷暖,用真情换真心。结亲师生在说说聊聊、来来往往中加深理解,增进感情,促进双方真正做到以心交心、以心换心。

(三)立德树人,注重思想引导

一是将“民族团结”活动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中,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导。结亲教师与学生拉家常、送温暖,掌握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引导学生学会感恩、遵纪守法,学习上帮辅导、思想上解疑惑、生活上帮解困、法治上帮解读、心理上帮疏导。每一位教师不仅充当各族学生的学习导师,更是各族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二是以丰富多彩的一家亲活动为载体,促进结亲师生交流交融交心。各支部每月以沟通思想,以心交心,以心换心为出发点,组织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有的支部组织教师和学生见面座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及问题,给予解答和帮助。教工支部邀请结亲学生,开展“同吃一锅饭”、“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向党的生日献礼”、趣味运动会等活动。2017年,各系教师均自筹经费举办了集体活动,例如,法律系全体教师及结对子的法学20133班同学共32人在西公园举行了庆祝“七一”党日活动暨“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党员师生开展党的知识竞赛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全体师生参加了趣味运动会和自助烧烤活动,让学生近距离体会到了组织的温暖。

三是以兵团领导联系双语班级为契机,传导党对学生成长的殷切期望。201710月,兵团常委、兵团秘书长李冀东来校,联系法学20163班并与两名学生结对子,参加了该班“法学学习与法治新疆建设”主题班会。广大学生学好双语和法律知识、回到家乡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决心感动了在场领导,李冀东与学生们真情交流,对学生成长提出希望。会后到宿舍看望了学生,在食堂与学生共进午餐。兵团领导的关怀感动了学生,增强了双语班学生成长、进步的信心和决心。

三、深入基层

(一)积极启动家访工作

201711月,学院组队赴克州和喀什,先后到阿瓦提县、阿克陶县、英吉沙县对4名重点关怀学生家访。教师首先向村委会、驻村工作组、下沉干部了解学生及家属的政治立场和现实表现,与村干部分析家庭经济情况和困难,互相通报给予学生和家庭的补助,就全面做好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生活保障进行协调,建立后期的联系渠道,形成教育管理合力。

家住英吉沙的小艾同学父亲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失去主要劳动力,结对教师向村干部汇报了该生在校表现,介绍了学校给予该生4000元国家助学金的情况,村委答应后期给予该生6000元特殊补助,双方约定了开展后续工作的联系人。入户走访时,结对教师向家属赠送粮油副食品,传递温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愿望成为教师和家长共同的心声,师者情怀和父母爱心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二)带领学生赴南疆宣讲政策

2016年至2017年,学院先后组织了4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带领学生赴克州、喀什、和田开展支教、汉语作文辅导、法律宣传、民族宗教政策宣讲,共有23名学生参与。其中,“赴南疆四地民族宗教政策宣讲”实践团坚持“草根下基层”,不在城市停留,没进过一家旅店,一头扎进连队和村庄,住老乡家,吃百姓饭,主动付钱。实践队先后到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538连、克州阿图什市松他克乡松他克村、喀什地区莎车县吾达力克乡霍加艾日克村、和田地区于田县木哈拉镇阿勒村,行程4400公里,历时18天,共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宣讲会4场,1013名职工和村民听讲,编写和发放维语宣传材料2000余份;回收民族、宗教政策认同情况问卷226份,访谈40人,撰写调研报告1份;开展汉语作文辅导及辩论赛辅导班4次,219名中小学生参加。该实践队被评为自治区实践实践优秀团队;团队报送的作品在团中央未来网发表,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宣传作品。

四、统筹推进

    学院党委高度的政治责任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工作,纳入整体工作布局,加强顶层设计,与学院各项工作协同推进。

一是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有针对性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培养环节和考核方式方面量身定制。注重构建民汉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的嵌入式学生社区,各族学生自由交往、相互包容。注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教育和培养,提供让学生感动、帮助学生成长,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生活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系统性人性化教育服务措施。

二是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院民族学和法学学科优势,积极开展新疆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从民族宗教、依法治疆、新疆地方史等学术层面开展民族教育规律特点的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族团结教育特点和规律,多用草根化、接地气的办法,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具体化、实践化。比如组织学生开展“民族文化沙龙”交流活动,举办历史文化讲座和专题培训等。

三是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院形成了以“光明”、“正义”、“爱”为核心的“阳光文化”。学院学生均为法学专业,毕业后将走上维护公平正义、行使公权力的重要岗位。因而,阳光文化是学院育人育德育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院充分发挥文化的融合和教化功能,借助晚会、红色文化宣讲、书画展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润物无声、凝心聚力。还吸收各民族学生担任主要学生干部,引导各族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各民族学生提供发挥个人特长的平台。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开展的“女性维权法律服务项目”荣获全国第三届志愿服务银奖。

五、突出重点

“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工作,关键在学院党委有力领导,重点在各民族学生健康成长。在学生管理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思想教育、耐心细致的情感交流、严格规范的日常管理和贴近实际的重点帮扶。

(一)与学生探讨宗教问题,打开心扉

学院已连续五年招收法学民考汉考生和双语考生。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处于浓郁的宗教氛围中,存在一定的思想困惑和情感痛苦。结对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与学生探讨宗教,在尊重和共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宗教观念世俗化和现代化,教育学生不宣传宗教,不参加任何宗教活动,不穿戴带有宗教色彩的服饰,努力引领学生从内心深处放弃宗教信仰。在思想教育的同时,把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讲清楚。既与学生真心相处真心关怀,又严肃对待严格要求。此外,学院将结对师生学习与集中学习结合起来,一年来为面向各民族学生举办有关专题讲座14场。

(二)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完成文化适应

民族学生从聚居区比较单一的文化到高校多元文化,从家庭环境到各民族学生混合居住的宿舍,是典型文化适应过程。学院要求教师开展各民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手把手教,全过程陪,帮助学生完成文化适应,遵循学生学习、生活、集体活动、课外活动和自主活动的规律和学校规定,指导学生制定并执行日程安排和行为方式,开展个体指导和团体辅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每日行为规范。2017级各民族学生结成33个“三人成长互助小组”,成为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依托。

(三)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文化人

高校在民族团结和去极端化工作中最独特的优势就是文化优势,学院要求这个优势变成得力措施。一是组织学生开展“民族文化沙龙”交流活动3场。以现实问题为中心,以文化背景和专业背景为角度,定期带领各民族学生开展活动。二是举办历史文化讲座和专题培训14场。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解决思想问题,净化心灵土壤,让“极端化”思想难以滋生,“丝绸之路新疆段建筑文化”的讲座从新疆建筑文化的历史沿革反映各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新疆柔巴依的发展”讲座从文学的角度反映了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和现状;“政治伊斯兰与新疆历史的发展”讲座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回顾了新疆多种宗教和政治势力共同发展的情况;“新疆历史与宗教的起源与发展”讲座介绍了新疆多民族多宗教交往交流交融的事实。三是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吸收各民族学生担任主要学生干部,院学生会成立民族部,为各民族学生提供发挥文体特长的平台。刘斌老师牵头组织民族团结一家亲读书活动,免费提供的第一批书已并发送给学生阅读。

“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继续带领学院师生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紧紧对照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工作,乘势而上,久久为功,为推动兵团更好发挥特殊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

                               201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