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应知应会之一】

发布者:组织部发布时间:2018-10-04浏览次数:2056

前      言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等文件精神,按照自治区教育厅的统一部署,我校将于201810月接受教育部开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下称审核评估)。审核评估是学校2018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对学校办学声誉具有重大影响。迎接本轮审核评估,加快学校发展,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的责任、共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学校将借助本轮审核评估,推动学科建设,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审核评估的核心是“质量”,目的是“保障质量”,即要促进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引导学校建立自律机制,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自我改进,不断提升办学说和教育质量。

审核评估有别于2004年的水平评估。审核评估涉及许多新的评估知识,了解、掌握相关的评估知识,是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

为在全校营造人人学习评估知识、人人参与评建工作、人人是评估主体、人人是评估对象的浓厚氛围,根据学校评建工作实际,参考教育部相关文件及评估工作手册,我们组织汇编了《石河子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应知应会手册》,供各位老师同学学习参考。


石河子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办公室

                                                                                   20182月



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更好的服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和《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结合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总体要求

审核评估坚持主体性、目标性、多样性、发展性和实证性五项基本原则,实行目标导向,问题引导,事实判断的评估方法。

主体性原则:注重以学校自我评估、自我检验、自我改进为主,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

目标性原则:注重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关注学校目标的确定与实现。

多样性原则:注重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和自身特色。

发展性原则:注重学校内部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关注内涵的提升和质量的持续提高。

实证性原则:注重依据事实做出审核判断,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来证明。

三、对象及条件

(一)评估对象

凡参加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合格”及以上结论的普通本科高校均应参加审核评估。参加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获得“通过”结论的新建本科院校,须参加下一轮审核评估。

(二)评估条件

参加审核评估学校的办学条件指标应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规定的合格标准;公办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须达到《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财教〔2010567)规定的相应标准。

四、评估范围及重点

(一)评估范围

主要包括学校的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以及学校自选特色等方面,涵盖学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及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投入,教学经费、课程资源及其它教学条件,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及实践教学特别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招生就业情况、学生学习效果及学风建设情况,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及运行情况等。

(二)评估重点

1.高校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考察各高校是否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围绕自治区重大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学校的学科专业、服务面向、办学层次与类型进行科学定位。其重点审核内容包括:(1)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否明确,完整,有办学特色;(2)学校规划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3)学校的学科专业尤其是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行业的关系等。

2.高校人才培养对办学定位的支撑度

考察各高校是否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牢固树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之本、是高等学校之本、是创新人才培养之本的理念,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与其办学定位是否一致,各项工作的开展对培育和突出办学特色是否具有较大贡献。其重点审核内容包括:(1)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教学改革核心地位、教学建设优先发展地位的落实;(2)激励机制与制度建设对办学定位的支撑度等。

3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方案、教学运行、质量及质量监控之间的吻合度

考察各高校是否坚持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教学过程各环节是否进行系统有效的质量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学校办学定位是否相吻合。其重点审核内容包括:(1)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吻合度;(2)人才培养方案等与专业培养目标、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吻合度;(3)课程开发、建设、使用等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4)质量工程建设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5)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

4高校师资队伍、教学仪器设备、实践教学基地、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对教学水平的保障度

考察各高校是否坚持以校内外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为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改善教学条件,保障教学水平稳步提高的持续投入力度。其重点审核内容包括:(1)教师队伍建设情况;(2)教学条件(教学仪器、实验室、实践基地、图书资料等)建设情况;(3)教学研究投入情况等。

5学生、社会、用人单位、政府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

考察各高校社会声誉及其社会影响,在校学生及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认可度是否较高,社会、用人单位、政府对毕业生是否满意。其重点审核内容包括:(1)近三年学生教学评价情况(含毕业生评教,包括评教、问卷和访谈等形式获得的信息);(2)社会对学校的评价;(3)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评价;(4)政府对学校的评价等。

五、评估程序与任务

审核评估程序包括:学校自评、专家进校考察、评估结论审议与发布、整改落实情况回访四个阶段。

(一)学校自评

参评学校根据本办法和审核评估内容范围及上一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开展自我评估,按要求填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见教育部评估中心网页http://udb.heec.edu.cn),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评报告》和各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提交专家组。

(二)专家进校考察

专家组在审核学校《自评报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和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访谈、听课、查阅材料、召开座谈会、现场考察等形式,全面了解学校教学工作总体情况,重点考察学校办学条件、本科教学质量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状况,学校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措施及成效。

(三)形成审核评估报告

专家组进校考察结束后,形成写实性的专家组考察评估报告。专家组考察评估报告重在分析学校办学定位、特色培育、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审核评估报告》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移交自治区教育厅(兵团教育局),经教学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后在一定范围予以公布。

六、组织与管理

(一)评估组织。自治区教育厅(兵团教育局)负责统筹协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在教育部审核评估方案基础上,制定审核评估具体方案及评估计划,指导监督审核评估工作,并报教育部备案后实施。

为加强对审核评估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好审核评估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确保审核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教育厅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领导小组”。

(二)评估实施。审核评估实行“管办评分离”的原则,自治区教育厅(兵团教育局)委托教育部评估中心负责承担新疆普通高等学校审核评估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评估专家。为保证审核评估专家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自治区教育厅(兵团教育局)依托评估中心的审核评估专家库,建立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审核评估工作专家库。专家队伍包括熟悉教学、管理和评估工作的教育专家,适当吸收行业、企业和社会用人部门有关专家参加。所有专家须经过教育部评估中心和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相关培训。在审核评估组织实施中,专家组一校一聘,实行本校回避制度,外省(区、市)专家不少于进校考察专家组人数的三分之一。

(四)评估经费。审核评估经费由参评高校筹措。自治区教育厅(兵团教育局)根据评估结果及整改情况给予奖补。

七、评估结论及其使用

(一)评估结论

审核评估结论不分等级,主要分析评估院校在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二)结论使用

评估院校在收到自治区教育厅(兵团教育局)公布的审核评估报告后,需根据审核评估报告中提出的相关问题及改进建议,在一个月内制定本校整改方案,报自治区教育厅(兵团教育局)备案。

自治区教育厅(兵团教育局)对评估院校的整改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评估院校整改期限为一年,整改结束后,需向自治区教育厅(兵团教育局)提交整改报告,自治区教育厅(兵团教育局)将视整改情况组织专家到被评院校进行回访。回访专家将被回访高校整改落实情况形成文字材料反馈给教育厅。

对不能如期完成整改工作的,自治区教育厅(兵团教育局)将采取系统内通报、限制各级各类项目申报数、减少招生计划数、暂停申报新设本科专业等措施,促使其尽快完成整改工作,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八、时间安排

本次审核评估时间为2017年至2018年,2017年制定评估方案和评估计划,2018年实施,各高校评估时间见附件3

九、纪律与监督

推进评估信息公开制度,严肃评估纪律,实施“阳光评估”,鼓励社会参与,广泛接受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监督,确保评估工作公平公正。

专家组进校考察期间,接待工作应严格遵守评估工作纪律要求,厉行节俭、注重实效,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形式主义,不得以任何借口向专家赠送礼金、礼品等。专家住宿、用餐不超标,不宴请、不喝酒,不搞开幕式、不搞汇报演出、不安排旅游活动、不搞迎来送往,专家交通用车和工作人员配备从简安排。专家组成员要严格执行评估纪律,客观公正,廉洁自律,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

自治区教育厅(兵团教育局)设立举报电话和信箱,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对评估过程中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做出严肃处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

审核项目

审核要素

审核要点

1.定位与目标

1.1办学定位

(1)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

(2)办学定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1.2培养目标

(1)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及确定依据

(2)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确定依据

1.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2)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3)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

2.师资队伍

2.1数量与结构

(1)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2)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2.2教育教学水平

(1)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2)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2.3教师教学投入

(1)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2)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2.4教师发展与服务

(1)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

(2)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与青年教师助讲培养情况

(3)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

(4)专任教师国内外访学情况

3.教学资源

3.1教学经费

(1)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

(2)学校教学经费年度变化情况

(3)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比例及使用效益

3.2教学设施

(1)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2)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

(3)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

3.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1)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2)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

(3)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3.4课程资源

(1)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2)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3)教材建设与选用

3.5社会资源

(1)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

(2)共建教学资源情况

(3)社会捐赠情况

4.培养过程

4.1教学改革

(1)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3)教学及管理信息化

(4)教学改革成果及推广应用

4.2课堂教学

(1)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

(2)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

(3)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

(4)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

(5)小班化教学及分层分类教学情况

4.3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3)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及效果

4.4第二课堂

(1)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

(2)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

(3)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

5.学生发展

5.1招生及生源情况

(1)学校总体生源状况

(2)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特征

5.2学生指导与服务

(1)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

(2)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

(3)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

5.3学风与学习效果

(1)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

(2)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

(3)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5.4就业与发展

(1)毕业生就业率与职业发展情况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3)毕业生创业情况

6.质量保障

6.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质量标准建设

(2)学校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

(3)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

(4)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6.2质量监控

(1)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

(2)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6.3质量信息及利用

(1)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情况

(2)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

(3)质量信息公开及年度质量报告

6.4质量改进

(1)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

(2)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自选特色项目

学校可自行选择有特色的补充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

审核评估时间安排表


序号

高校名称

计划评估时间

1

新疆大学

2018年5月

2

新疆农业大学

2018年5月

3

新疆医科大学

2018年11月

4

新疆师范大学

2018年4月

5

新疆财经大学

2018年10月

6

新疆艺术学院

2018年5月

7

喀什大学

2018年11月

8

伊犁师范学院

2018年10月

9

昌吉学院

2018年9月

10

石河子大学

2018年10月

11

塔里木大学

2018年11月


审核项目及要素释义

本释义是针对审核项目和要素的解释,其相应要点的内涵要求已含在项目和要素的解释之中。

一、定位与目标

此项目含三个要素: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的办学定位与目标是学校的顶层设计,主要指发展目标定位、层次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人才类型定位等。学校的办学定位直接引领和统率学校各方面工作,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素1:办学定位

办学定位含两个要点: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办学定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学校办学方向和定位主要看其是否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是否符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定位不是一个口号,要通过审阅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等材料,考察培养方案及培养过程,分析人才培养与办学定位的符合度。需要注意的是,发展规划应能体现学校的所生所长的区域(行业)优势和趋势,并应把学校服务的区域和功能用阶段目标明确表达出来(写实)。

要素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含两个要点: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及确定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确定依据。

培养目标反映了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预期与追求。培养目标包括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两个层面。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纲,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统领作用。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总目标,对所拥有的每一个专业(如果按专业大类培养,即指专业大类,下同)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某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纲,是该专业构建知识结构、形成课程体系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要与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定位相符合,要与国家、社会及学生的要求与期望相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应包括学生毕业时的毕业要求,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一段时间(例如五年后)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预期发展;专业培养目标应体现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可以确定一个整体性培养目标,例如,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但是不必整齐划一,既不要求培养出的人都是研究创新型人才,也不要求所有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是培养研究创新型人才。在保证学校主体培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目标规格可以多样化。

要素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含三个要点: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因此,教学工作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是否能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能否都体现以教学为中心,是保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重要因素。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主要考察学校能否正确处理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考察保障教学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及落实情况;考察职能部门服务于教学工作的情况,特别应关注师生对职能部门服务的满意度。

二、教师队伍

此项目含四个要素:数量与结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投入;教师发展与服务。

要素1:数量与结构

数量与结构含两个要点: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教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源头,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是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教师数量与结构应重点考察学校专任教师、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数量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师资队伍是否在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以及知识能力等方面结构合理,符合学校的定位,适应教学的需要,适应专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学校是否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根据专业与学科发展需要,对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进行了合理规划,并得到有效落实。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考察师生比时,不仅应看学校总体比例,更应分析各专业的满足度,尤其是新办专业教师数量和结构是否满足人才培养要求。应注意学校的整体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是否落实到每一个二级院系,是否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身上。考察师资队伍不仅看现状,也要看发展态势。引导性问题中列出了聘请境外教师的情况,是为了引导学校注重国际交流。

要素2: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教学水平含两个要点: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专任教师是指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一定都是教师职称系列,也含其他系列的人员,并包括外聘教师。外聘教师原则上应该有协议、有报酬,满足学校教学工作量要求,其计算方法参照教育部[2004]2号文标准执行。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重在考察学校教师的整体情况,不是指教师个体的水平。判断教师教学水平高低除听课之外,可分析教学内容、试卷水平、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与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符合度,还要看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的满意度等多方面情况。

师德师风对学生成人成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风。考察时不仅看学校是否有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措施,重点还要看实施的效果如何;要考察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教书育人等情况,要看大多教师是否做到了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从严执教,遵守学术道德。

要素3:教师教学投入

教师教学投入含两个要点: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学校不仅要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而且教师还要能够自觉履行教师育人的基本职责,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考察时应关注学校是否有保障及推动教授和副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机制和政策;是否有推动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措施,并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教师是否能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将科研资源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将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带进课堂。应该注意教师的主要精力是否投入到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精力是否投入到教学中,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责任感,而且决于学校的政策导向,取决于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建设情况,应重点考察教师的参与面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情况。

要素4:教师发展与服务

教师发展与服务含两个要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

考察“教师发展与服务”时应关注学校是否重视教师职业发展,满腔热情地关心教师、服务教师,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为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创造良好环境。“教师发展与服务”的政策措施主要考察以下几点:一是看学校对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视程度,在组织机构和培训经费上是否有保障;是否采取“导师制”“助教制”及社会实践等有效措施,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二是看专业带头人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及成效;三是看是否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教师脱产或在职“充电”,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教学资源

此项目含五个要素:教学经费;教学设施;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课程资源;社会资源。

要素1: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含三个要点: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学校教学经费年度变化情况;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比例及使用效益。

教学经费是教学资源建设和日常教学运行的基本保障。考察此要素时应关注学校是否建立了保障教学经费优先投入的长效机制,确保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学校经常性预算内事业费与学费收入之和的合理比例;是否有保证教学经费投入应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逐年增长的机制;教学经费的分配是否科学合理,优先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学校是否有强化经费管理的规范性措施,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教学经费可以理解为学校开展普通本专科教学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目前按财政部的规定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302类),不包括来自中央财政的教学专项投入。具体包括:教学教辅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含考试考务费、手续费等)、印刷费、咨询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含体育维持费等)、劳务费、其他教学商品和服务支出(含学生活动费、教学咨询研究机构会员费、教学改革科研业务费、委托业务费等)。取会计决算数。除此之外,学校在教学经费上的专项投入应注明。

要素2: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含三个要点: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

教学设施主要包括实践教学设施、课堂教学设施和辅助教学设施等。实践教学设施主要包括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课堂教学设施主要包括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房等;辅助教学设施主要指与教学有关的公用设施,例如图书馆、校园网、体育场馆等。

考察此要素时应重点看学校的教学设施是否满足教学要求;学校是否有政策措施推动教学设施利用率的提高,为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科研训练等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同时,在考察实验室、实习场所建设与利用时,要在数量达标的基础上,看设备利用率和伴随行业技术发展的设备更新率;对于图书资料,既要考察数量,也要考察过时书籍淘汰情况和学生利用情况。

要素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含三个要点: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的制订、执行与调整。

该要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一是看学校是否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是否有专业设置标准,是否有调整程序,是否有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结构是否合理。二是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反映培养目标要求,不应随意变动,有相应的稳定性。特别应关注实践教学的要求是否达到了教育部等七部委2012年文件的规定,并能认真得到落实。三是对优势和特色专业建设以及新办专业(少于三届毕业生的专业)有什么具体建设措施。应该注意的是,学科建设不等于专业建设,不能用学科建设代替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要主动为专业建设提供支撑。

要素4: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含三个要点: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教材建设与选用。

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材以及网络资源、学科与科研资源等辅助教学资源。这是进行课堂教学及其他教学活动的“软”基础。应关注学校是否加强了课程资源建设,是否有课程建设规划及建设标准,是否有措施,是否有经费,是否有成效,是否开放了一批优秀课程与教材,以及是否形成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内容丰富的高水平教学资源。学校是否开设了充足的课程供学生学习,必修、选修等课程比例是否合理。需要注意的是,课程不仅包括理论教学,也包括实践课程;教材选用并不是获奖的教材都适用,关键要适应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有科学的教材评价和质量监管机制。

要素5: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含三个要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共建教学资源情况;社会捐赠情况。

社会资源是学校教学资源的重要补充,吸收社会资源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社会的水平。社会资源主要包括从社会(含政府)吸收来的,能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的人、财、物(含场所等)、政策等教育资源。考察此要素时应重点关注学校是否有整体推进措施,积极开拓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是否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共建教学资源,积极开拓社会捐赠渠道,为学校人才培养和提升创新能力提供更多资源。

四、培养过程

此项目含四个要素: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

要素1: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含三个要点: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机制、体制改革;教学及管理信息化。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研究。对教学改革的考察应关注学校是否形成了符合学校要求的、目标清晰的教学改革思路,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予以落实;学校是否将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推动力,将教学改革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教学改革与研究变成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自觉行为;学校是否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能发挥示范作用,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当前应特别关注学校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的精神落实情况,关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参与面。

要素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含四个要点: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方式;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

课堂教学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考察此要素应关注学校是否对每门课程都制定了课程大纲,并能够严格执行,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否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是否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做到科研服务于教学;是否重视备课、讲授、讨论、作业、答疑、考试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是否落实了高教三十条提出的推进教学方法创新的要求,课堂教学中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是否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试评价方法的改革。此外,还应重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效果评价,充分发挥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要素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含三个要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及效果。

对实践教学的考察应关注学校是否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是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教学计划和相关的课程保持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关系。

实验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此要素时应关注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是否足额开出,应关注每组实验人数,以确保实验教学效果。关注实验室开放的范围、时间、内容和对学生的覆盖面。

实习实训主要是考察学校能否与业界密切合作并建设稳定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实习和实训经费是否有保障,新增教学经费是否首先投入到实践教学,采取什么措施保障实习实训时间,效果如何等。这里强调实习实训不仅要有时间保障,还要科学制订实习实训方案,要有胜任的指导人员,注重效果考核和考核方法。

社会实践主要指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三下乡等有组织的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培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法,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培养方案,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采取有效地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考核方法,确保实践效果。

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是指不同类型学校或专业在毕业前结合专业教育所进行的综合教育环节,如毕业设计、毕业汇报演出、作品展示、医学临床实习、社会调查报告等。评价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主要看三点:一是看选题的性质、难度、分量是否体现综合训练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否结合专业实际;二是看过程管理是否到位,主要看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是否适当,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是否有过程管理和监控措施;三是看成果是否规范,主要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应用外语和计算机的能力、应用工具的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要素4: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含三个要点: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

第二课堂是指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主要教学环节以外的其他教育教学环节。考察此要素应重点关注学校是否建立并完善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支持各种类型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和俱乐部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是否注重建设美丽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感染、熏陶和激励;是否充分利用学科和科研资源,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环境,支持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否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国内外跨校和跨文化学习交流的机会等。考察第二课堂的效果主要看内容是否丰富多彩,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看学生参与面是否广泛。学生评价应该是检验效果的主要依据。这里不仅要看学校整体情况,也应关注各二级院系发挥的作用。

五、学生发展

此项目含四个要素:招生及生源情况;学生指导与服务;学风与学习效果;就业与发展。

要素1:招生及生源情况

招生及生源情况含两个要点:学校总体生源状况;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特征。

招生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的起点,生源质量是培养质量的起点。生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考察此要素时应关注学校是否高度重视招生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优秀考生,提高生源质量。录取线、报到率、第一志愿报考率等指标均能反映生源情况。

要素2:学生指导与服务

学生指导与服务含三个要点: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

优质的指导和服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考察此要素时应关注学校是否关心每个学生,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学生指导与帮扶体系,按国家规定配备班主任,学生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校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关爱学生,形成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机制。学生服务还应考察学生学习指导、专业选择、课程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咨询、贫困生资助等方面的服务机构与服务质量,了解学生的满意程度;学校是否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调整和教学改革。

要素3:学风与学习效果

学风与学习效果含三个要点: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学风是学校学生群体或个人在对知识、能力的渴求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稳定性的治学态度、学习方法和行为,是学生内在学习态度和外在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学风可以在课堂教学、实验实习、自习、毕业论文(设计)、考风考纪等环节体现出来。学校应有规章制度、组织保障等有效措施加强学风建设,形成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环境和氛围。对学风的考察应特别关注学校是怎么调动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这是检验政策与措施的主要依据。

学习效果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上,具体体现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德”主要体现在学生展现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上,表现出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学生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学校德育应重点强调其针对性和时效性,其中,学生评价是检验效果的重要依据。“智”主要体现在学业成绩上,主要应由培养方案来检验,在校生和毕业生的评价应该作为考察的根本依据。此外,学业成绩还可以通过考察试卷水平、论文质量、实践环节、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就业岗位等方面反映出来。“体”,根据《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合格率达到85%,学生身心健康。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教育方式可因校制宜,形式多样。“美”主要看学校是否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是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是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美育应关注受益面和学生评价。

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主要考察学校是否能够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对自我学习和成长的感受,建立了学生对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评价机制,以此作为推动学校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要素4:就业与发展

就业与发展含两个要点:毕业生就业率与职业发展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毕业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情况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窗口。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被社会的认可的程度。对此要素应考察学校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来推动就业工作,就业率、就业质量如何;学校是否建立了校友或用人部门的跟踪、反馈机制。就业率可统一规定为初次就业率(截止每年831日)。就业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察:一是通过毕业生就业方式,了解岗位分布、就业面向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二是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性如何(专业对口程度);三是就业岗位适应性与发展机遇如何(35年后状况);四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

六、质量保障

此项目含四个要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监控;质量信息及利用;质量改进。

要素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含四个要点:质量标准建设;学校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学校以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把学校各部门、各环节与教学质量有关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将教学和信息反馈的整个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切因素控制起来,形成的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各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模式,但以下共同规律在考察时应予以注意:一是学校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二是学校提供了相应的人、财、物条件保障;三是学校有组织保障机构;四是学校有效开展了自我评估和质量监控,及时收集教学信息;五是是否能及时反馈信息,调节改进工作。

考察此要素时,首先,关注学校是否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建立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考试考核等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其次,关注学校是否有质量保障的组织机构,有满足要求的质量管理队伍。再次,还应关注学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并有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要素2:质量监控

质量监控含两个要点: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质量监控是质量保障体系最重要内容之一。考察此要素时主要关注学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实施了有效监控;是否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督导队伍,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评教、评学制度;是否定期围绕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了自我评估,包括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和学校二级学院(系)评估等。特别应注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资源使用效率的评价,注重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学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不代表执行到位,要让二级院系和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这些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另外,规范管理只能保障基本的教学质量,不能提高质量,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内在教书育人积极性才能提高质量。因此,规章制度建设不仅应关注规范管理制度,还应特别关注激励制度建设。

要素3:质量信息及利用

质量信息及利用含三个要点:校内教学状态数据库建设情况;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质量信息公开及年度质量报告。

质量信息的统计、分析及反馈,是质量保障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考察此要素应注意学校是否建立了校内教学状态数据库,并定期更新教学状态信息;是否把常态监控的信息和自我评估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机构与教师,促进其及时改进工作。目前,应注意教育部高教司2012年发布的25项核心数据,这些核心数据应体现在本校年度教学质量报告中,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与评价。

1.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

2. 教师数量及结构

3. 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

4. 生师比

5.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6.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7. 生均图书

8. 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种数

9.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

10.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11.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12.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13.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14. 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

15.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可按学科门类)

16.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可按学科门类)

17.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

18. 教授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

19.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20. 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21. 应届本科生就业率

22. 体质测试达标率

23. 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

24.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

25. 其它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数据

要素4: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含两个要点: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质量改进是针对目前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达到持续改进质量的目的。缺少质量改进这个环节就不能形成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考察此要素时,重点看学校是否有组织机构负责质量监控,推动改进工作;是否有政策和经费保障质量;是否有推进质量改进的合适途径和有效方法,使改进工作得以落实,使质量保障体系能够完整有效地运行,形成质量保障的长效运行机制。

七、自选特色项目

在审核范围的六个项目之外,增加了一个自选特色项目。这一项目的设立体现了审核评估的开放性,体现了审核评估充分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办出特色的指导思想。学校可在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这六个项目之外,围绕人才培养工作自行选择(也可以不选)特色鲜明的项目作为补充审核内容。自选特色项目应详细说明学校是怎么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效果怎么样、今后怎么进一步改革和提高等。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进校工作方案

专家进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学校在自评报告中所阐述的办学目的、学校描述、自评结论和提出的改善方案,同时也为了通过第一手的调查取证和面对面的沟通获得更多有关学校本科教学的实际状况信息,进而针对学校存在问题提出咨询建议。本方案供审核评估专家进校考察参考使用。

一、专家组人员组成及考察时间

专家组人员组成由教育厅综合考虑被评高校行业背景、学科门类、办学层次等因素确定。专家9-13人(其中,组长1人),秘书1人。考察时间为期3-4天。

二、专家组进校考察工作流程与任务

(一)进校前工作

认真了解和掌握审核评估方案中指标内涵及评估程序;认真审阅参评学校《自评报告》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完成《专家进校前审读材料意见表》,并制定进校考察计划。专家进校前工作流程见图1

1  进校前专家工作流程图

(二)进校后工作

对参评高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访谈、听课、查阅材料、现场考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定位情况,考察学校办学条件状况(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图书资料、网络平台等)、师资队伍状况(尤其是新专业师资队状况);了解学校、学院(系、部)党政领导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教学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相关职能部门保障和服务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必访人事处、财务处、资源管理处);对学校教学建设、教学改革、教风学风、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特别是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诊断,帮助学校找出改进和提高的对策建议,并在考察结束前的反馈会上当面向学校进行反馈。考察工作既要全面关注,又要突出重点。专家在校考察期间工作流程见图2

2  专家在校考察期间工作流程图

(三)离校后工作

专家组中每位专家提交《普通高校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个人审核评估报告》;专家组长在汇总专家《普通高校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个人审核评估报告》后形成《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并给出结论建议。专家离校后工作流程见图3

3  专家离校后工作流程

三、专家进校考察方式

专家对学校的审核评估可以采用访谈、听课、座谈、现场考察、查阅材料等方式。鼓励专家发挥个人能动性和创造性,探索更加深入、全面和有效的考评方式。

    1.访谈。

访谈主要目的是印证专家的判断和疑问,所以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应事先做好资料、情况、问题等准备,精心挑选访谈对象,应包括校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人事、财务、资源管理必访)、学科带头人、院(系、部)党政领导、教师和学生等不同人群。访谈过程中坚持平等对话,对需要了解的问题要进行深入讨论。

    2.听课。

专家听课要常态化,每位专家至少听课3门次。专家既可在进校考察前1个月内听课,也可在进校考察期间听课。同时在专家进校考察前,增加教学名师、教学管理人员等专家对被评估学校进行听课检查环节,听课检查结果将作为审核评估的重要依据。专家可选择不同类型的课程(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验课、专业课、双语教学课、精品课等)和不同类型教师(如老、中、青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主讲的课程进行听课。着重考察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气等。

    3.座谈会。

座谈会可不拘形式地开展讨论。座谈会主要包括学生座谈会、青年教师座谈会、专业负责人座谈会、教学管理人员座谈会等。参加座谈的人员可以由专家随机抽,但一般不超过15人。专家在召开座谈会之前,应确定座谈的主题,预设想达到的目的,并在座谈中引导大家围绕主题交流讨论。

    4.现场考察。

重点考察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室、实验实训室、图书馆、体育场馆、体育器材、校园网等)能否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和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专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自主选择考察场所。

    5.查阅材料。

包括抽查学生试卷、毕业论文(设计)、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和学校提供的评估支撑材料等。

坚持点面结合,每位专家应至少抽查3个专业3门课的试卷和2个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对学生试卷的抽查主要看教师的命题质量、卷面质量和教师的评阅质量等。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考察主要看共性的优点和不足,包括从开题、立论、资料收集、方案比较、调查、实验、总结、结论,以及论文或设计的质量监控措施是否完善、科学、合理,执行是否严格,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方面看论文或设计的质量。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选题质量,包括选题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否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题目难易度,题目工作量,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能力水平,包括查阅文献资料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成果质量,包括文题是否相符,写作水平,写作规范,篇幅,成果的理论或实际价值。评阅与答辩,有否指导教师和论文评阅人评阅意见、答辩委员会意见,以及成绩评定是否恰当等。

审核评估常识

1.什么是审核评估

促进高等学校步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教学评估是其中的关键抓手。《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2011]9号),对新时期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做出了整体规划,提出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这一制度简称为“五位一体”本科教学评估制度,是未来一段时间开展评估工作的重要依据。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简称审核评估)是“五位一体”评估制度中院校评估的一种模式。《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中指出:“审核评估是我国高等教育新形势下,总结已有评估经验,借鉴国外先进评估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评估模式,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概括地讲,它是依据参评学校自身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评价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效果的实现情况。审核评估旨在推进学校人才培养多样化,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

审核评估主要看被评估对象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目标,国家不设统一评估标准,是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审核结论不分等级,形成写实性审核报告。审核评估的核心是“质量”,目的是“保障质量”,即要促进高等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引导学校建立自律机制,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自我改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2.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

审核评估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纲要为指导,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简称为“一个坚持、两个突出、三个强化”

3.审核评估的基本原则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分类评估、分类指导的要求,审核评估方案在设计上要体现主体性、目标性、多样性、发展性与实证性五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学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主体,旨在促

进学校增强质量主体意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提升质量保障能力。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与运行状况,反映了学校对教学质量的保障。高校要发挥主体作用,持续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2)目标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目标导向性,主要考察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如何改进、实施,以支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标性原则要求审核评估关注学校自身目标的确立、保障、达成与改进情况。

(3)多样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考虑学校办学

定位及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促进学校根据国家、社会需要,结合自身条件,合理确定培养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形成办学特色。高校人才培养要充分体现多样性原则,克服同质化。多样性评估原则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分类指导、鼓励高校办出特色这一理念。

(4)发展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过程的改进和内涵的提升,注重资源的有

效利用,注重建立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促进质量的持续提高。

(5)实证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依据事实做出审核判断,以目标为导向、

以问题做引导、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来证明,实证性原则不仅贯穿于审核评估专家组的进校考察过程,而且贯穿于学校的自评过程。审核评估以学校自评为基础,要求学校的自评和自我判断要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专家组对学校做出判断时,也要以事实和数据为支撑,增强说服力。

4.审核评估的对象

审核评估是针对2000年以来参加过院校评估,并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学校,包括两类院校。一类是参加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合格”及以上结论的高校需参加审核评估(我校2004年参加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一类是参加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含合格评估调研评估),获得“通过”结论的新建本科院校,在五年后必须参加审核评估。

5.审核评估的条件

参加审核评估学校办学条件指标应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规定的合格标准;公办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须达到《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财教〔2010567号)规定的相应标准。

6.审核评估的时间

本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时间为201810月。

7.审核评估的考察重点

审核评估涵盖了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其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评价并非是优、良、中、差的评价,而是要进行达成度的说明性评价。重点考察“四个度”。一是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二是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三是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四是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四个度”构成了以学生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评估思路,涵盖了学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的整个输入输出过程。通过考察学校教学设计、资源配置和师资保障在培养过程中是否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培养输出的学生能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评价。

8.审核评估工作的新举措

1)注重内涵建设,取消评估等级

2)严格过程管理,树立良好风气

3)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常态监控

4)改进专家工作方法,提高专家工作实效

5)加大社会参与度,提高评估开放性

9.审核评估的理念

1)工作理念:对国家负责,为学校服务

2)评估理论: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


10.审核评估的工作程序

审核评估的程序包括学校自评、专家进校考察、评估结论审议与发布和持续改进等。

1)学校自评。参评学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及上一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存在的问题的整改情况,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开展自我评估,填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评报告》,同时提交各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专家进校考察。专家组审核学校《自评报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及实施审核评估机构提供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查阅材料、个别访谈、集体访谈、考察教学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观摩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形成写实性《审核评估报告》——对各审核项目及其要素的审核情况进行逐一描述——指出值得肯定(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需要改进(存在明显不足)和必须整改(存在明显缺陷)的方面。

3)评估结论审议与发布。教育部评估专家委员会对《审核评估报告》进行审议后正式公布。

4)持续改进。参评学校要根据审核评估中提出的问题及建议进行整改。整改方案应在评估专家组离校后两个月内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评估机构,并在一年后上报整改工作报告。

11.审核评估需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学校在评估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评估价值取向,要以“平常心、正常态”对待自我评估过程,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评估方案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学校应以可持续的内涵发展为目标来研究评估方案,扎实地开展评建工作,不用“过关”的思想来机械理解,使评建工作与学校发展规划、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等紧密结合。

2)正确处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审核评估更突出软件建设,更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学校在自评工作中要依据审核评估范围,反复思考学校的目标是不是适应学生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资源条件有没有保障,措施是不是有效,结果是不是令人满意。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要相辅相成,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作为整体来设计学校的教学工作。

3)正确处理评估工作与日常工作之间的关系。要将评建过程寓于日常工作之中。学校的评建工作重点应放在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上。日常建设应由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负责,评估机构不能代替职能部门开展评建工作。这样才能通过日常工作,达到以评促建的效果。

4)正确处理好审核评估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不要为评估而评估,学校要依据自身的质量目标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自我评估制度,把评估与质量保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教学工作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学校教学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改进。

12.审核评估《自评报告》的撰写

《自评报告》是参评学校自评自建工作,尤其是对学校自身定位、培养目标、政策措施和培养效果的全面总结,是学校自我评估结果的体现。它不仅反映了参评学校对自身教学工作的认识,也反映了参评学校对审核评估的认识。《自评报告》写得如何,体现了学校能否客观清醒地认识自己,是否具有驾驭和反思自身发展的自省能力和水平,并不是“写手”写的好坏。

《自评报告》应以精准的语言,在有限的字数内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理念及取得的成效展示出来,对存在的问题要分析透彻并达到三分之一的篇幅。应在内容和形式上满足审核评估的相关要求。一是理念要到位,事实做支撑,优势须找准,问题要写透;二是“四度”为主线,项目不能少,要素不能丢,要点可综合。应贵在精准、结论自评、画像要像并符合要求。

《自评报告》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成绩与问题的描述方式相一致,都能围绕主题;二是对成绩与问题的举证,都有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三是分析成绩和问题的产生,都能内因与外因相结合。

13.审核评估的十个主要特征

1)重在审核,不是评价——重在事实判断,而不是价值判断,持中立态度,淡化结论。

2)重在审核范围,不设指定标准——富有弹性和客观中立,鼓励学校自主办学。

3)重在引导,不设限定性要求——引导性问题起引领作用,不具有限定性。

4)重在学校主体,弱化主管部门的地位——作为责任主体,学校主动提出申请,而不是主管部门计划安排。

5)重在学生发展,不是管好学生——强调对学生的管理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对学生的指导与服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6)重在服务,弱化行政管理——突出对师资发展、学生发展的服务组织、服务措施、服务状况,强化学术管理职能。

7)重在质量保障,形成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强调质量保障体系和状况,学校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而不是规划、计划做得如何完美。

8)重在效果,提高满意度——突出学校教育教学过程运行高效、效果鲜明,在校生满意度高,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9)重在完善,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重在“一坚持”,完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运行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0)重在举证,防止空谈——拿出工作实例、保障措施、实施情况,以举证说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状况。

14.学校对待审核评估的两种心态

1)以“平常心、正常态”对待评估

一是学校领导的平常心态。专家进校考察是在学校自评自建基础上进行的,学校能以平和的心态,真实反映学校的实际工作状态和存在的问题,就能使专家进校工作更具指导性、针对性、实效性,学校获得的帮助和发展空间也越大。二是学校规章制度正常态。学校的规章制度需要一以贯之地执行,不要因为评估而临时制订特殊的规章制度,更不能对发现的问题,尤其是制度文件、试卷、毕业论文/设计的问题,组织人员进行突击修改,破坏材料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而应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的措施并实施。使广大师生真实感受到评估工作促进了学校的工作,能自觉参加评建工作。三是学校教学秩序正常态。专家进校考察期间,参评学校应该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化,不能因专家到校而更改教学进程、变更课程安排、更换任课教师等。

2)以“学习心、开放态”参与评估

一是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参评学校要树立主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从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做出贡献、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主动地配合专家的考察活动。二是要真诚与专家交流。参评学校要以学习的心态对待专家进校评估考察,真诚地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吸取他们在办学治校中的成功经验或教训;要以开放的心态参与专家进校考察,既要充分展示成绩,也不掩饰和回避问题,与专家们共同分析探讨发展的问题或困惑,共同讨论对策措施,使专家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

15.专家组进校考察主要内容

1)专家组预备会。专家组正式考察前一天,召开专家组预备会议,明确专家组的工作模式,坚持全面考察、独立判断,不能对审核项目进行分工。预备会后,需确定考察第一天各位专家的工作内容,包括听课看课、现场观察、深度访谈、查阅毕业论文和试卷等。

2)评估见面会是专家组与参评学校共同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也是评估考察中的第一个会议。不举行评估开幕式、校长报告、文艺汇报演出等大型会议和演出。参评学校主要领导和评估相关人员,如教务处、评建办、主要职能部门领导、教学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会议,人数一般不超过50人。会上,参评学校可以对自评报告之外的内容做特别补充说明,时长15分钟左右。如有必要,专家可针对存疑问题向参评学校提问,时长不超过10分钟。评估见面会一般不建议邀请参评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出席。

3)集体考察。并非评估考察中必备的环节,可由专家组组长决定是否进行。如果进行集体考察,时间须控制在90分钟以内。

4)专家个人考察。包括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察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查阅材料,考察基础设施,如体育场馆、图书馆、食堂、宿舍等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所赖以支撑的基本条件是否达标,了解参评学校人才培养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等。每位专家听课看课不少于3门,调阅不少于2个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设计)和不少于3门课程的试卷和试卷分析报告。

5)专家意见反馈会。安排在最后一天下午,专家组成员分别发表个人反馈意见,专家组组长就考察的情况对参评学校进行较为全面价和反馈,其他专家仅针对考察中发现的参评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发表个人的意见。

16.学校应准备哪些评建工作材料?

学校应准备的评建工作材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档案、支撑材料和评估专家评估案头材料。

1)教学档案是学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材料,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见证”,包括试卷及试卷分析、毕业论文及成绩汇总、学校开展自我评估形成的材料等。评估时无须对教学档案做特定的整理,应保持其原始性,并存放于制度规定的地方。

2)支撑材料是为《自评报告》提供支撑作用的材料,目的是为自身所说、所做的提供证明。支撑材料应客观、真实,不仅能支撑《自评报告》的成绩,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存在的问题。支撑材料要少而精,具有“时效性”。

3)案头材料是为方便评估专家进校考察工作而做的引导性材料。它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参评学校各类职能部门、教学机构、实训基地和就业单位等的目录及所在位置;另一类是参评学校教学活动安排和人员目录,如校历、当周课程表、教师名单、学生名单、毕业论文和试卷清单、培养方案等。案头材料应以准确、合理、方便为准则。


17.学校整改工作要点

1)及时总结分析。专家组考察评估结束之后,学校应对评估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正确理解反馈意见的实质内涵,尤其不要回避问题,要深刻认识到学校现阶段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让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充分认识校情,保持清醒的头脑,激发改革创新的动力。应将评估意见反馈会上的录音及时整理成书面材料,同时对评估组织工作的意见、建议,对评估专家和项目管理员的评价等进行汇总,一并于10个工作日内报相关评估机构。

2)制订整改计划。根据专家组反馈意见及评估报告,认真审视影响学校改革发展大局的主要问题、关键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全校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形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整改方案,在专家离校后两个月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3)落实整改任务细化整改方案。整改工作应由主要部门牵头分工负责,二级院系全面配合,并针对专家组提出的主要问题重点整改。

4)撰写整改工作报告。通过整改,在各部门、各二级院系提交的整改工作总结材料基础上形成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整改报告》。

18.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必须做到五个突出?

1)必须突出全员参与。全员——除在校的全体师生员工,还包括毕业生校友。 全员提高评估认识——目的意义; 全员了解评估知识——系列知识;全员参与评估过程——从头到尾;全员明确评估责任——没有例外

2)必须突出写实取证。学校要提供基于数据和事实的证据,证明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目标的实现情况及其与学校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吻合程度。提供的实例、数据、支撑材料必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

3)必须突出决定因素。决定因素——办学定位——“尺子”,“尺子”的重点——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专家进校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学校“尺子”准不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校”的方法无法促进高校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审核评估以成果导向为引导,以高校自评和监督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善为核心,坚持“用自己的尺子衡量自己”。如何立足地区实际、办学历史传统积淀、学校现实基础等凝练出符合学校实际需要、契合学校发展方向的办学定位,是高校首先要做好的,只有在做好这一决定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找到学校自己的“尺子”。

4)必须突出问题导向。正确理解引导性问题——帮助学校和学院做好自评工作和专家进校深度考察必须找准存在的问题——直接、具体,要深入、不回避;认真做好问题的分析——有根有据,全面、深刻、透彻

5)必须突出如何改进。明确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系,做到逻辑清晰、前后贯通。确定整改方向和目标,确定整改方案,有措施,措施可行;有路径,路径可通;有时间,时间可达。学校要对专家反馈会上的专家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整理分析,在接到专家审核评估报告后,根据专家组审核意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整改方案,部署落实整改任务,并形成整改工作报告,报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19.审核评估对学生有何影响?

1)评估将进一步促使高校加大本科教学的投入,改善校园环境,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2)评估将进一步促进学校加大师资力量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风建设的力度,促进学校提高办学硬件和育人环境,广大学生将会得到更优质的教育。

3)评估结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如果此次评估取得好成绩,将会极大提高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地位,将会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求学和送学信心,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就业层次。

20.学生与评估专家接触的场合一般有哪些?

1)专家到教室听课:与学生交谈、察看作业本、了解学生是否专心听课、与教师的互动、对教师的评价。

2)专家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学校、学院的意见和建议,对专业建设、个人发展的看法,了解学生对学校资源的利用情况。

3)专家到学生食堂就餐或考察:了解学校后勤和学生生活情况,察看学生饮食礼仪,如排队、餐具的回收等。

4)专家察看学生晨读、晨练和早、晚自习情况:专家到运动场、教室、图书馆察看。

5)专家察看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卫生、用电、生活情况。

6)专家到体育场馆察看学生体育活动情况:了解学生是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群体性体育活动情况、学校的体育强项等。

7)专家察看学生活动情况:了解学生社团活动、学校各类文体活动。

8)校园公共场合与评估专家路遇:学生要注意礼仪、主动、自信,表现出对学校的热爱和自豪感。


21.学生在参与审核评估中应该怎么做?

全校学生要了解本科评估的目的和意义,要认识到自己是评估的最大受益者。积极参与到学校迎评的各项活动中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展示良好风采。

1)上课状况优良。准时上课,无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上课必须带课本、笔记本和笔,做好笔记;认真听课,杜绝随意说话、打瞌睡、吃东西、接打电话、玩手机等行为。自习情况良好。无课的同学主动到无课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机房学习或自习,确保学习场所人员饱满;能自觉完成作业和其他课外学习任务。

2)行为文明、形象端庄。学生在校园内举止文明,穿着大方得体;男女交往文明、有度、举止文雅;学习场所无抽烟、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打闹等;出入楼门、上下电梯文明礼让;就餐自觉排队,无铺张浪费现象。

3)努力打造“文明宿舍”。做到宿舍文明卫生、无杂物堆积、被服叠放整齐等。全面了解评估知识。努力学习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知识,每位学生都要对评估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准确掌握评估的基本知识。

4)对学校有高度的认同感。对校史有清楚的了解,知道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目标定位、优势特色和工作亮点,要有“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在校园内遇见专家时要主动问好、文明礼让。专家在课堂、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场合询问时要积极作答,参加座谈会时要积极发言。

5)了解和专家接触的各种方式。通过宣讲和学习指导,学生对专家进校听课、抽测、座谈、就餐、观看演出、走访宿舍、随机交流等要有充足的准备。

6)对专家的问题,应对不慌张,出语应慎重。回答问题能结合学校和自身特点,有思想、深度和内涵,对于学校的特色、亮点、优势正面客观宣扬;对于不足要从大局出发,回答要从建设性意见和加强提高的角度入手,而不能一味的否定和发牢骚。

7)随时准备参加专家主持的问卷调查或座谈会,配合学校圆满完成本次评估工作。

22.在学生访谈中,专家可能关注哪些情况?

1)学生对评估知识的了解情况;

2)学生的学习、生活、课外文化活动等情况;

3)教室、图书馆、网络等学习条件方面的情况;

4)学生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办学条件等方面的评价;

5)学生对所学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的了解情况。

23.学生须了解回答的问题一般有哪些?

1)你所学专业名称是什么?

2)你是否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3)入学后有关教师是否对该专业的整体方案进行过介绍?

4)你已学过的专业课有哪些?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有哪些?你对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的设置安排是否满意?

5)你对专业教材的选用是否满意?

6)学校的学习氛围如何?

7)课程考试采取的形式有哪些?

8)在讲课之前多数教师是否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教学进度、课程教学大纲及基本要求?

9)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如何?

10)你感觉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如何?

11)你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否满意?

12)你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安排是否满意?通过实践环节,你认为能否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你最喜欢的、收益最大的教学形式是什么?

13)你是否参加过学校(学院)组织的社会调查或科技文化活动?

14)学校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运动场馆及体育设施开放与使用情况如何?

15)学校伙食、生活条件如何?

16)你们的学习负担情况如何?有多少课余活动时间?主要开展哪些活动?

17)有没有看过学校的校园网和网上资源?

18)你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实践能力是否满意?

19)你对整体教学服务、师资水平是否满意?

20)你对教学质量的总体满意程度如何?

21)你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什么建议?

24.学生为什么要重视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是评估专家在现场考察阶段用以采集信息、调查核实的主要方法,针对学校薄弱环节中的主要问题,通过与被访谈对象交谈与询问,达到探究原因及解决问题的目的。访谈质量将对评估结果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评估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让被评学校通过评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受益。因此,深度访谈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学生访谈是专家进行深度访谈的重要环节,学生应予以高度重视,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参与其中。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

教高[201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现就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本科教学评估的意义目的

1.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估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开展教学评估的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本科教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能力;促进政府对高等学校实施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促进社会参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评价、监督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

二、本科教学评估的制度体系

3.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

4.强化高等学校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完善校内自我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国家对高等学校实行分类的院校评估,促进高等学校办出特色;鼓励开展行业用人部门深度参与的专业认证及评估,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实现本科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借鉴国际评估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在相关领域开展国际评估,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评估工作水平;按照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分工负责以及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形成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评估工作组织体系。

三、本科教学评估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形式

5.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反映教学状态的基本数据,建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高等学校对数据库数据要及时更新,及时分析本科教学状况,建立本科教学工作及其质量常态监控机制,对社会关注的核心教学数据须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发布。国家建立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充分发挥状态数据在政府监控高等教育质量、社会监督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6.学校自我评估。高等学校应建立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根据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院系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多项内容。应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资源使用效率的评价,注重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要建立有效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测和调控机制,建立健全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在自我评估基础上形成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在适当范围发布并报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年度质量报告作为国家和有关专门机构开展院校评估和专业评估的重要参考。

7.实现分类的院校评估。院校评估包括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合格评估的对象是2000年以来未参加过院校评估的新建本科学校;审核评估的对象是参加过院校评估并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学校。

合格评估的重点是考察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教学管理和基本教学质量,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学校教学改革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运行的情况。评估结论分为通过暂缓通过不通过三种。通过的学校5年后进入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重点考察学校办学条件、本科教学质量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状况,学校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措施及成效。审核评估形成写实性报告,不分等级,周期为5年。

8.开展专业认证及评估。在工程、医学等领域积极推进与国际标准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要与行业共同制定认证标准,共同实施认证过程,体现行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并取得业界认可。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进行专业评估。

9.探索国际评估。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聘请相应学科专业领域的国际高水平专家学者开展本校学科专业的国际评估。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估机构合作,积极进行评估工作的国际交流,提高评估工作水平。

四、本科教学评估的组织管理

10.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制度。教育部制定评估工作方针政策、教学质量基本标准,统筹、指导和监督评估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制定本地区所属高等学校教学评估规划,组织实施本地区所属高等学校的审核评估工作,推动学校落实评估整改工作。

建立与管办评分离相适应的评估工作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由具备条件的教育评估机构实施相关评估工作。教育评估机构要加强自身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强评估专家队伍建设,严格评估过程组织,制定科学的评估方式方法。

11.教育部设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开展评估研究、政策咨询、指导检查、监督和仲裁等。

12.加强评估工作管理,切实推进阳光评估。评估机构、参评学校人员和评估专家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自觉遵守评估工作规则规程,规范评估行为。建立评估信息公告制度,评估政策、评估文件、评估方案、评估标准、评估程序以及学校自评报告、专家现场考察报告、评估结论等均在适当范围公开,广泛接受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三日